治理“乱闯红灯”背后 藏如此深意

2017-06-14 09:59:07 视立方数字 34

    【文章来源:慧聪安防网】 

    明明是红灯,偏要闯过去,这种陋习是我国交通管理的一大难点。很多人好像一到红绿灯前,就突然变成了色盲。大家都知道闯红灯是违法的,但几乎每个人都闯过红灯,为什么?就因为违法成本低、很少有人管,而且即便闯了也很难被及时发现。

    文明高效的交通秩序是城市道路畅通的基本保证。长期以来,行人不按红绿灯指示随意过街扰乱正常交通秩序,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城市的交通拥堵,也带来了事故隐患,有数据显示,53%的致人死亡交通事故是由行人和非机动车过马路闯红灯引起的。而整治规范行人违法过街行为,及时提醒和严格执法是关键。

    近日,全国多个城市推广使用的“行人及非机动车闯红灯人脸识别抓拍系统”引起了热议。据统计,济南自5月3日实施该系统以来,共抓拍了6213起行人和非机动车闯红灯违法行为,效果显著。

    “黑科技”结合大数据 追查违法之人

    以宿迁的“行人及非机动车闯红灯人脸识别抓拍系统”为例进行简单说明,这套系统由摄像头、LED屏以及后台人脸识别软件构成,摄像头安装在斑马线两端的行人交通信号灯上,根据信号灯的控制,自动捕捉行人或非机动车闯红灯信息,将闯红灯的整个过程以四张图片的形式进行合成(参照机动车违法非现场采集标准),并将违法者清晰的面部特写照片抓拍回传至人脸识别软件,经与城区人口库的精准比对识别,将违法者姓名(隐藏1位以*代替)、身份证号(隐藏4位以*代替)、面部特写照片等信息发送到LED大屏幕上进行曝光。

治理“乱闯红灯”背后 藏如此深意

    针对该系统抓拍到的违法闯红灯当事人信息,除了在电子大屏及各大媒体平台曝光外,交警部门还将通知约谈当事人,对其予以上限处罚,对具备、符合执勤条件的行为人一律责令在路口协助执勤30分钟,对公职人员一律抄告所在单位和行风监督管理部门,另外,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达到一定次数将纳入交通失信管理,包括驾驶证申领和审验、机动车上牌和检验,运输从业资格申请和审验等环节,通过增加学习时间、内容,加大考试难度等方法,严格把关,严格教育。

    人脸识别曝光、约谈上限处罚、责令路口执勤、抄告所在单位、纳入交通失信!这样的处罚力度大不大?

    存不存在“侵犯隐私”的问题

    有效治理了乱闯红灯问题的同时,也有很多人提出了质疑,曝光违法者的头像和部分身份、住址、工作单位信息是否属于侵犯公民隐私?对此济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宣传处刘晓静做了回应:“我们在对外曝光信息时,对成年人的头像进行曝光。对于他个人信息,比如身份证号、住址和单位,我们会把中间重要信息都隐去,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他们的个人隐私。”

    近日,有媒体发起投票,名为“闯红灯你的脸将被识别曝光,你赞成吗”,赞成人数远超反对人数。赞成方认为,行人闯红灯严重扰乱交通秩序,此方法可以引导行人,只要这些资料没有外泄,没有用于一些不法途径,没有给违规者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就是对隐私最大的保护。而反对方则更关注违法者的人格权,认为曝光侵犯了当事人隐私权且于法无据,属于执法者的违法,曝光本身就已经闯了法律的“红灯”。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宗玉认为,行政执法部门的创新值得鼓励但不能逾越法律“红线”,“个人信息是受法律保护的,最近最高法、最高检通过了一个公民个人信息的司法解释,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到一定程度下可构成犯罪。当然司法解释针对的是经营者,但是从法律本意和司法解释看,精神还是倾向于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和隐私的。总体讲,行政执法机关要公布公民个人信息要有法律法规的授权,我查了下行政处罚法,没有明确的规定,没有被处罚者信息可以被公开的问题,作为行政部门现代法治的一个很重要的精神是法无明文规定是不能做的,这是最基本的现代法治原则。”

    综上所述,这套系统是有逾越法律“红线”嫌疑的,但也仅仅是“LED屏显示个人信息侵犯公民隐私权”这个问题值得探讨,至于后端的追查违法人员,于情于理都没有任何问题,不影响执法。

    “大数据+智能分析”时代 安企率先布局

    在安防中的视频监控行业里,人们在追求高品质图像享受的同时,对摄像头的智能化水平也不断提出新的需求,尤其对视频监控产生的海量数据,如何让这些数据提供更多的服务和价值,成为新时代的命题。众多安防企业提早开始了布局,并且获得了不错的成绩。

    海康威视深耕人脸识别领域多年,在原有技术、产品、案例积淀的基础上,推出了准确率进一步提升的人脸识别系统,前端智能-深眸、分布智能-超脑NVR、中心智能-海康脸谱,均融合深度学习算法,前后端深度智能、无缝对接,为人脸大数据应用提供有力支撑。海康威视人脸识别系统前端部署深眸人脸摄像机,内置深度学习算法,可以对人脸进行快速定位抓拍,有效解决漏抓误报问题。人脸识别系统充分考虑各个场景应用需求,在前端摄像机部署方面,拥有丰富的人脸摄像机型号选择,应用场景更广泛、环境适应性更强。

    大华股份也退出了一系列智能化行业应用。为进一步提升金融行业的服务能力与水平,让金融领域的诸如支付、取款、贷款、VIP客户服务等应用服务逐步进入“刷脸时代”,大华股份创新引领推出金融人脸识别解决方案,助推金融行业“场景革命”。金融人脸识别解决方案以大华人脸识别系统为核心,通过人脸检测算法、人脸跟踪算法、人脸抓拍算法及人脸识别算法、并结合配套的前端摄像机设备和后端智能分析服务器,实现了实时人脸识别、实时比对报警、事后静态人脸图片检索等功能。方案可应用于营业网点VIP客户识别、营业网点/自助银行重点人员布控、金库/银行大楼出入口管理等。

    慧聪安防网总结

    安防行业从单一产品到系统集成,从模拟监控到网络监控,从封闭系统到大数据、云平台,已经不是简单的视频传输,而是涉及数据采集、通信、处理、反馈的IT化系统解决方案。在产品层面,监控系统平台的储存、传输与服务器技术更依赖于IT技术。未来基于大数据处理提供智能分析也需要IT技术的支撑。而安防企业需要做的,便是积极加强内功,提高研发能力,加强技术储备,应对更大数据量带来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