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知名电信与信息技术商业策略研究机构Ovum近日发布报告称:NB-IoT可能主宰亚太地区的物联网部署。不过,Ovum也提出,非授权频谱的标准在利基市场也有很强的实施空间。
目前,低功耗广域网络还没有大范围实施和应用,国内市场现状是多标准都在开拓市场,除了NB-IoT和eMTC在通信巨头的支持下跑马圈地,LoRa、RPMA、ZETA等都在一些垂直领域也开始落地。未来的市场格局可能形成“一强多补、兼容并存”的格局,即基于授权频谱的技术占据大多数市场份额,其他非授权频谱在各自利基市场站稳脚跟,和授权频谱技术形成补充。
多项标准、多主体探索LPWAN应用
在对低功耗广域网络应用的探索方面,国内企业的积极性更高。各类技术标准已在国内形成一些典型的案例:
从全球NB-IoT商用看,中国在NB-IoT的推进上积极性最高,这也是Ovum认为NB-IoT可能主宰亚太地区的物联网部署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另外,Ovum也认为是亚洲呈现多供应商支持的状态,NB-IoT在亚洲各国尤其是中国确实得到产业生态的支持。几乎每天都有NB-IoT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基于NB-IoT各类终端推出的新闻,从此前的抄表、停车、资产追踪等少量案例,到共享单车、农业、安防等更多行业。
近期,在美国高通联合物联网智库举办的“低功耗物联网在智能生活中应用展望”沙龙上,美的、小米、东软等智能家居、智慧医疗厂商也在积极研发、测试NB-IoT相关产品。我们也看到不断推出的NB-IoT空调、电扇、净水器、空气净化器、行李箱、手环等消费类产品。另一授权频谱技术eMTC也开始一些布局,近期高通、摩拜、中移动开始了NB-IoT/eMTC/GSM多模产品的场外测试。
低功耗广域网络将呈现“一强多补、兼容并存”格局
LoRa在全球也形成了成熟的生态,因其灵活部署和门槛不高,在国内有大量的企业参与应用开拓,不但有新华三、中兴克拉、鹏博士、上海广电等行业领军企业的支持,也有唯传科技、Sensoro等新锐创业企业全身投入,更有不计其数的各类模块、终端、应用企业的推进。从2013年开始进入中国,到今年预计LoRa芯片在国内的出货量将超过1000万,LoRa的星星之火已初步形成燎原之势,在国内大量企业级项目中落地。
作为美国Ingenu公司在国内的唯一代表,无锡九洲通讯公司近年来也持续在国内推广RPMA技术,构建物联网专用网络,目前已在无锡、苏州、深圳等低开始部署基于RPMA的网络,并推动电网、智慧城市、能源等行业应用接入RPMA网络。
纵行科技也推出了自主产权的低功耗广域网络技术ZETA,与中兴微电子、中国铁塔、中电科公共设施等企业合作,基于该技术已在照明物联网、楼宇物联网等垂直领域实施了成功案例。值得注意的是,纵行科技还与中兴微电子合作推出了NB-IoT+ZETA双模物联网解决方案,为电信运营商提供了一种创新的低功耗物联网部署方案,该方案在频谱利用和部署成本上优势明显。
另外,已在医疗冷链领域占有较大市场份额的洲斯物联自主研发低功耗广域网络通信技术interBow,也推出了各类网关和传感器以及PaaS平台,除了在医疗冷链的应用外,其整套方案也可用于资产管理、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近期,洲斯物联网也推出了NB-IoT网关,将其Interbow低功耗通讯和窄带物联网通信融合实现更广泛应用。
可以看出,除了通信巨头推动NB-IoT/eMTC商用外,各类其他非授权频谱的低功耗广域网络技术也在国内开始扎根,不少已在利基市场形成自身的一些差异化优势。当然,这些技术也在积极探索与授权频谱技术的融合,实现与NB-IoT/eMTC的兼容并存。
长尾市场带来的“一强多补”
各类低功耗广域网络技术开始了商用,未来是否能够并存?笔者认为是可能的,不过基于运营商的授权频谱技术可能占据大部分公网市场,LoRa因其先发优势在行业/企业级专网中占据一定优势,其他技术发挥各自优势,在专用的利基市场形成一定壁垒。这种“一强多补”格局源于物联网行业应用的“长尾效应”。
(1)长尾效应中的个性需求
对于公网运营商来说,规模化、同质化、统一的行业应用需求是其更希望看到的,所以在一些容易形成规模化应用的行业领域,基于授权频谱的运营商级网络发挥作用,它更多考虑的是大部分通用性需求。但物联网应用不同于传统通信需求,大量长尾市场中,一些用户有其个性化需求,但其规模并不足以让公网为其专门设计,此时就需要一些专门设计的连接方案。
不少低功耗广域网络技术的商用和演进是以应用为导向的,如洲斯物联的Interbow在研发中就考虑到医疗冷链在最后百米通信中的一些痛点,因此以百米穿3+堵墙、50+米穿冰箱的目标来研发;纵行科技ZETA考虑到低功耗网络部署中对于网络边缘设备的支持不足,特以自组网的中继Mote有效地解决了恶劣环境下边缘节点和AP通信问题;RPMA则采用全球通用的2.4G频段,让所有终端在可以统一频率、全球漫游,非常适用一些终端企业全球业务的开展。
正是因为以应用导向的一些专门设计,非授权频段的LPWAN技术在一些垂直领域受到青睐,也能建立起自身的“护城河”。物联网终端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在终端生命周期内,这些技术会持续存在,因此在5-10年的时间里,物联网的长尾效应使得“一强多补”的局面会持续下去。
(2)长尾市场中的相对“规模效应”
虽然是长尾市场,但物联网面对的是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每个行业中的细分领域对低功耗广域网络都有一定需求。由于中国经济规模庞大,各行业门类齐全且都具有相对较大的规模,每一细分领域相对于国外来说都是巨大的市场。各类非授权频谱低功耗广域网络技术只要对市场定位选择明确,仍然可以获得较好的收益回报,保证其长期存在。
以医疗冷链为例,2016年中国医药企业销售收入超过2.6万亿,据中国医药商业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冷藏药品约占医药销售总额的25%,也就是说有价值超过6000亿的药品需要冷链物流,那么在冷链物流过程中对药品的追踪监测需要低功耗广域物联网应用,而药品冷链过程中的一些特殊需求可能给非授权频谱LPWAN提供了巨大的市场规模,让其能够获得较好的收益。
低功耗广域网络将呈现“一强多补、兼容并存”格局
其实,长尾市场的“规模效应”不仅仅体现在需求方,供给方也有一定的“规模效应”。当某一长尾市场对低功耗广域网络有一定需求时,供给方可以快速找到或做出对应的终端、设备供需求方测试使用。国内市场电子、软件类产品供应链非常完善,各类渠道非常丰富,保障了供给方的对用户弹性的“规模效应”。当海外市场还在苦苦寻找一款物联网终端时,我们在淘宝上就可以轻易的找到多种型号、多种用户的终端。
看看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中国已成为全球移动互联网应用最为丰富的国家,如移动支付、O2O、共享经济的便利程度让其他国家叹为观止。未来物联网也会像移动互联网一样,中国必将是物联网应用最为丰富的市场。而这种丰富的物联网应用,有赖于大量参与者通过市场化竞争获得,低功耗广域网络领域正在经历这个过程,“一强多补、兼容并存”的格局将为市场带来丰富的低功耗物联网应用。